1、深圳推动大湾区改革创新
《湾区风云录》:在《深莞惠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(下称《规划纲要》)所提出的三年来,您认为在深圳有什么显著的主要表现?
唐杰:湾区的发展规划非常明确,就是为了推动全球改革创新,变为全球创新高地。在制造业发展趋势层面,一直都围绕一个重要的难题:他们的制造业从规模扩张转移到了高质量创新引领了没有?在这样一个很明确的建设规划下,深圳作为一个汹涌澎湃的“汽车发动机”,成为一个模块,现阶段大家可以看到三个方面的价值。
一是发明专利在制造业的集中精力。深圳近期三年的发明专利仍在提高吗?在中国的必要性逐步提高吗?是否定的。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,前几日马来西亚公布的全球创新中心的案件中,深圳又被明确提出,这反映了深圳在全球自主创新地位更突出。
其二,从《深圳专利权行业报告》上可以看,2018年和2019年,深圳在国外、日本、国外,三大国家专利局发布的专利数据接近5千件,占全国各地14个城市的44.6%,是北京的1.6倍,北京的4倍,那就说明了深圳创新能力在提升。
深圳的制造业正历经一个规模性生产制造向周围蔓延的一个过程。总体来说,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。因为这个与大湾区整体规划是一致的,其实就是要充分发挥关键城市的创新引领功效,处理过疏太密问题。
深圳是“太密”的常见,每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大约有2万人口数量,对制造业空间导致了压挤,因此规模性生产制造就需要向东莞市、惠州市这种附近蔓延。现阶段其实已经逐渐向西面、向长江口蔓延。现在我们在中山市、江门市、珠海市这种城市都能感觉到深圳的产业过江。
从这几方面来看,实际上深圳的创新引领在提高,湾区创新能力在提升,与此同时产业合作的水准在提升,城市中间岗位分工也密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