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是《深莞惠大湾区发展总体规划》施行三周年,都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。
三年一跃,在第一个个人目标的引领下,深莞惠大湾区交出成果斐然的试卷——人口增长164.4万,出口值提高15.1%,GDP提高约9.35%。珠海横琴粤澳深化合作区、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基本建设向纵深推进,在大湾区强悍的发展凝聚力下,区域一体化发展给湾区基本建设增添了从未有过的魅力。回望过去的三年,大湾区在发展中面临什么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?在空间规划、产业结构升级、自主创新等多个方面又有何提升?为进一步提升深莞惠大湾区竞争力,凤凰电视台、新浪网协同好几家组织举行的“金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——大变局与自信心”将在2022年9月21日香港、国内同歩揭幕。社区论坛揭幕前夜,凤凰网财经协同中国基金报发布《湾区风云录》系列产品采访,今天会话香港科技大学(深圳市)理事长唐杰。
唐杰强调,《规划纲要》做为深莞惠城市群建设的巨大政策方针,为湾区整体规划的实施带来了许多指明方向,制造业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位。在规划全世界创新高地这一既定目标下,制造业可以从规模扩张转为高品质创新驱动。而广州做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模块,在发明专利、地区辐射源上面也起到了明显功效。
谈起制造业转型发展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全产业链迁移的焦虑,唐杰表明,当人均纯收入不断提升以后,劳动密集产业链往外迁移是一个很正常的全过程。他表示,“产业链的产生必须两个标准:一也是需要非常大的出入口经营规模,二是必须一个很大的国外市场经营规模,因而无法在短期内产生一个根本性转变。现阶段的趋势是,制造业发展慢慢舍弃中低端、迈向高档。”
但对于大湾区产业链发展未来的发展,唐杰觉得,新能源技术是的参与型产业链。氢能源、太阳能发电、风力,将来可能都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。将来湾区的竞争优势很有可能就取决于有多少个新能源项目的兴起,在于可以提供是多少更高效的电力能源计划方案。“谁把握可再生资源科技的主阵地,谁就是未来最强者。现在我们有理由预估,大湾区将会成为我国可再生资源储能技术与使用的一个重要地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