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贵州一村子结婚礼金只收30块的传统式引起关注。该地的村主任龙桂红说,这种传统式早已不断了好久,来自老一辈人一户随礼“两斤肉、五碗米”的习俗,之后,后裔依照市价,把它折现。
龙桂红详细介绍,贵州锦屏县彦洞乡黄门村是个大村,有620户,二千多人。涵盖了很多族姓,在其中李家是姓氏排名,“占全村人口总数85%之上”,“两斤肉、五碗米”的随礼习俗便是来源于李家。
在今年的44岁龙桂红生在黄门村,又嫁入黄门村,她的老公便是孙姓后裔。二人结婚时,就会有人挑着担子各家各户扣除结婚礼金。担子里放着稻米,两斤肉则并不是实体,反而是依据市价开展折现。“由于这么多肉送过来也不好弄,可是米是人人都有的。”龙桂红说。
除开随礼,有人家婚丧喜庆设宴时,乡亲们还会继续取出自己家桌椅板凳、碗碟,送至另一方家中。第一次去负荷率帮忙了,摆酒席的人家也就不会收他的结婚礼金。
习俗在产生变化。直到2008年,龙桂红的小儿子出世,村里习俗就改为仅有婚丧喜庆必须随礼,小孩出生等状况无需随礼。
渐渐地,村内有很多人在外打工,往往是一户全都在村边,回家不太方便。首领和乡亲们便决定将“两斤肉、五碗米”所有折现,为了防止受猪肉价格变化无常产生的影响,她们约好了一户30块的随礼额度。不管家中经济实力怎样,就按的标准来。假如一户人家全都在村边,会麻烦别的群众帮助转送。
龙桂红说,现阶段村内仅有李家一族采用一户30块的随礼方法,有一些族随礼额度比较多,有的还会随一百元上下。“现在我们打算把她们这类好一点的习俗在全村营销推广。”